絜矩

请往我的黑咖啡里投入方糖。

克莱因之楼 七

“话说,北观,你有没有想过一件事?” 

正当我尚且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之中时,南渐却突然发话了。 

“嗯?什么事?” 

“为什么我们的声音能够被彼此听见?” 

“如果这个空间只是单纯如我们之前所推测的那样,那么我们在空间上的距离是十分遥远的,没有道理能够做到声波的短时间传送。” 

如果是为了方便我们对话,那么这个功能无疑显得有些突兀了。我的意思是,会破坏这个体系的‘和谐美’。” 

“在这个空间里,明明涉及物理规则的一切几乎都是符合这个空间应有的物理规则的。”南渐接着说道,“只有声音的传递不符合物理规则,这合理吗?” 

确实是这样,其实关于这点,我现在已经模糊地有了一些猜想了。 

“你的意思是,我们之所以能够像这样对话,是因为这也是这个空间本身的结构所导致的?” 

“没错。我们所处的这两个空间,大概在某种意义上是重叠的。”说到这里,南渐的话语中又流露出了一丝苦恼,“我也不知道怎么表达,循环当然是没错,但是我觉得同时也是重叠的……” 

果然是这样。不过南渐同学这么一说,我却似乎逐渐明了了起来。 

"南渐同学,你听说过莫比乌斯环吗?" 

“有印象。以前在哪本科普读物上见到过相关的介绍。好像是这样的:把一根长纸条的前端扭转180°,然后把纸条的前端和后端粘在一起,就会得到一个莫比乌斯环。” 

“没错,就是这个莫比乌斯环。你还记得莫比乌斯环有什么性质吗?” 

“我想想……记得那篇文章是拿蚂蚁来举例的。正常的纸环有里外两个面,但是莫比乌斯环却只有一个面。在正常的纸环上,在其中一个面上的蚂蚁如果不跨过边界,爬到纸环的另一个面去,那么这只蚂蚁最多只能把纸环的一个面完全走一遍。但是莫比乌斯环就不同了,蚂蚁在莫比乌斯环上可以遍历纸环的整个表面。” 

“那么……蚂蚁在纸环上走一圈,和在莫比乌斯环上走一圈,哪个走的路程更长呢?” 

“当然是在莫比乌斯环上更长。而且在莫比乌斯环上走一圈的话……路程正好是在普通纸环上走一圈的两倍?!” 

说到这里的时候,南渐似乎明白了什么。 

“确实是如此。是不是让你联想到了什么呢?” 

“试想一下,如果有一个巨大的纸环,这个纸环有时是正常的、有着正反两面的纸环,有时它则会在某处被切开,将接口旋转180°之后再重新接上——此时这个纸环就变成了莫比乌斯环。而在这个纸环的正反两面,存在着两只试图逃出纸环的蚂蚁……” 

“你的意思是,我们这个空间就是类似这样的莫比乌斯环?!” 

“这倒不是。” 

“为什么这么说?” 

“因为我们不是蚂蚁。作为二维生物的蚂蚁会迷失在三维的莫比乌斯环中。而作为三维生物的我们所迷失的这个空间——就应该叫做克莱因瓶。” 

“当我们用三维代替二维,用四维代替三维的时候,莫比乌斯环就会变成克莱因瓶。” 

“四维……难以想象。” 

“二维空间具有x、y两条空间坐标轴,这两条坐标轴互相垂直而不平行。三维空间具有x、y、z三条空间坐标轴,这三条坐标轴互相垂直而不平行。” 

“同理。四维空间具有w、x、y、z四条空间坐标轴,这四条坐标轴互相垂直而不平行。想象一下,有两个等大的实心立方体,它们在三维空间是断然无法重叠的。但是在四维空间却可以做到。因为它们具有相同的x、y、z坐标,同时可以具有不同的w坐标。” 

“很难理解,对吧?那我们来类比一下。两个二维平面当然能够在三维空间中重叠——把它们上下相叠就行了。但是二维空间中的生物却无法想象,因为它们并没有上下的概念。‘上下’这一概念,已经涉及到第三条空间轴了。” 

“克莱因瓶是一个三维的立体,却只能在四维空间中存在,是不是听起来很奇怪?其实想想莫比乌斯环就能明白,莫比乌斯环是一个平面,但却只有在我们的三维空间中才能真正地表现出来。” 

“呃……我说的这些话是不是挺让人费解的?”注意到对方久久没有答复,我小心翼翼的询问道。 

“还好,勉强能接受吧……不过,四维空间,第四条空间轴……真是难以想象,根本想象不出来。” 

“这是自然,我们是三维生物,没见过四维,是无法想象这样的情景的。但是没关系,我们并不需要将四维想象出来。类比就够了。把我们类比成蚂蚁,再把克莱因瓶类比成莫比乌斯环,大概就能理解我们现在的处境了。” 

“以这个思路来思考的话我们就是蚂蚁。分别位于纸环内外两个面上,彼此相邻,能够听到彼此的声音,却又无法触及彼此的两只蚂蚁。” 

“我们所处的空间,就是一个巨大的克莱因瓶。不,不如把它叫做……” 

“克莱因之楼。”

评论(2)

热度(11)